|
|
||||||
重 运 输 网
|
打造中国专业吊车信息网 |
|
起重机维修技术标准上传时间:2012-12-23 16:55:00 返回 |
起重机械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,已广泛用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,同时,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也具有较大危险性。减少、杜绝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。目前,我国起重机械仍然沿用前苏联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理念和体制,即统一计划预防维修制度,是按机械设备磨损规律形成的制度。这种维修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,主要表现在:
起重机维修机械部分项目及技术标准 1 起重机吊钩维修 (1)拆卸检查吊钩、轴、横梁、滑轮、轴承并清洗润滑,吊钩、横梁、滑轮轴、不准有裂纹,螺纹部分不应松脱,轴承完好,转动滑轮,螺纹退刀槽处有刀痕或裂纹者应更换。 (2)检查危险断面磨损状况,危险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的10%的应作更换。 (3)吊钩的试验,大修后,吊钩应做试验检查,以1.25倍的额定负荷悬吊10分钟,钩口弹性张开量不应超过钩口尺寸的0.25%,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和裂纹; (4)板钩检修,板钩铆接后,板与板的间隙,不应大于0.3mm 2 起重机钢丝绳维修 (1)断丝检查:1个捻距内断丝数超过钢丝总数10%的应按标准报废 (2)径向磨损量:钢丝径向磨损超过原直径40%的,整根钢丝绳应报废 (3)变形检查:钢丝绳直径缩细量至绳径70%的扭结,绳芯处露,断股者应报废换新钢丝绳 (4)钢丝绳润滑:润滑前先用钢丝刷,煤油等清洗,用钢丝绳麻脂(Q/SY1152-65)或合成石墨钙基润滑指(SYA1405-65)浸涂饱和为宜 3 起重机滑轮组维修 (1)拆洗检修滑轮组,检查裂纹,滑轮轴不得有裂纹,轴颈不得磨损原直径30%,圆锥度不大于5%,超过此值即应更换 (2)滑轮槽的检修,用样板检查滑轮槽形,径向磨损不应超过壁厚的30%,否则应报废。不得超过标准者可补修,大修后用样板检查,其底部与侧向间隙均不应大于0.5mm,轮槽中心线与滑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0.2mm,绳槽中心对轮廓端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mm (3)轴孔的检查,大修后,轴孔允许有不超过0.25CM2 的缺陷,深度不应该超过4mm (4)装配,装配后,应能用手灵活转动,侧向摆动不得超过D/1000。D-滑轮的名义直径 4 起重机卷筒维修 (1)卷筒绳槽,绳槽磨损超过2mm应重新车制,大修后绳槽应达到图纸要求,但卷筒壁厚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1% (2)卷筒表面,卷筒表面不应有裂纹,不应有明显的失圆度,压板螺钉不应该松动 (3)卷筒轴,卷筒轴上不得有裂纹,大修理后应达到图纸要求,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5%时,应更换新件 (4)装配与安装,卷筒轴中心线与小车架支承面要平行,其偏差不应大1mm/m,卷筒安装后两轴端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0.15mm 5 起重机车轮维修 (1)车轮踏面磨损,车轮踏面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15%时应更换新件,没超过此值,可重新车制、热处理修复。车轮直径应在公差范围内,表面淬火硬度HB300~500,对车轮直径大于Φ400mm的淬火层厚度应大于20mm;小于Φ400mm时,淬火层厚不应小于15mm。 (2)两个相互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,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.1%,从动车轮则不应超过0.2%,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%,从动车轮不应超过0.2%;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% (3)轮缘磨损与折断,变形:轮缘磨损量达原厚的50%或折断面积超过30mm2应报废,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20%应报废。 (4)车轮裂纹: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(5)踏面椭圆度:车轮踏面椭圆度达1mm应报废 (6)车轮组装配:安装好的车轮组件,应能手转动灵活,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车轮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内,允许偏差为1mm 6 起重机车轮轴与轴承维修 (1)轴颈的检修:轴颈在大修后的椭圆度、圆锥度不应大于0.03mm (2)裂纹的检修:用磁力或超声波探伤器检查轴,轴上不得有裂纹,划伤深度不得超过0.03mm (3)滚动轴承的检修: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允许有0.03~0.18mm范围内的轴向间隙。轴承压盖调整间隙应在0.5~1.5mm的范围之内 7 起重机齿轮与减速器维修 (1)拆解减速器清洗检查齿轮磨状况 (2)齿面的检查:起升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齿厚的10%,其余则应小于20%;大小车运行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齿轮磨损不应超过15%,其余则应小于25%。齿面点蚀损坏啮合面的30%,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%时应报废齿轮,轮齿不应有裂纹或齿轮不能有断齿。否则更换。 (3)轴的检修:轴上不得有裂纹,轴的弯曲度全长不应超过0.03mm/m,超标则校直。 (4)减速器箱体接合面(剖分面)在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砸、碰及严重划伤,边缘高点、翻边等,并且剖分面贴合后间隙都不应超过0.03mm,并保证不漏油。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于0.5mm;在空载情况下,以1000r/min拖动运转,正反转各不小于10分钟,启动时电动机不应有振动,撞击和剧烈或断续的异常声响;箱体内温升不得超过70℃,且绝对温度不高于80℃;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℃,其绝对值不应超过80℃ 8 起重机联轴器维修 (1)齿形联轴器齿面检修 (2)内、外齿圈端面对中心线的摆动量的检验 (3)当轴的中心线无倾斜时,检查联轴器安装径向位移 (4)无径向位移时,因两联轴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车线的歪斜角检查 (5)用中间轴联接的齿形式联轴器径向位移(1)可参考部分 9 起重机制动器维修 (1)制动摩擦片检修: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厚度的50%,铆钉应下沉≥2mm (2)制动轮检修:制动轮工作表面糙度不低于Ra=16μm,HRC不低于50,深度2mm处不低于HRC40;工作表面凹痕或单边径向磨损量达1.5mm时应重新车制及热处理。加工后的制动轮厚度:对起升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70%,对运行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50%制动轮大修后,D≤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.05m,D>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.1m 10 起重机起升机构及小车部分维修 (1)起升机构的轴:探伤检查起升机构的主轴和传动轴,不允许有裂纹 (2)电动机与减速器的位移检查:应符合联轴器的安装要求 (3)卷筒和减速器轴线偏差:在轴承座处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m/m (4)小车轮距偏差:由于小车轮测量的小车轨距偏差:当轨距≤2.5m,允许偏差为±2mm,且主从动轮相对差不大于2mm,当轨距>2.5m,允许其偏差不大于±3mm,且主动轮相对差不大于3mm (5)小车轨道标高偏差:当小车轨距≤2.5mm,允许偏差为3mm;轨距>2.5m,允许偏差为5mm (6)轨道中心线离承轨梁设计中心线的偏差:箱形单梁允许偏差为:不得大于1/2δ,δ-腹板厚度(mm),单腹板梁允许偏差为:不小于10mm,箱形双主梁允许偏差为:2~3mm (7)小车轨道接头偏差:轨道接头处标高偏差及中心线偏差≤1mm (8)小车轮端面水平偏差: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/1000,且两主动轮偏斜主向相反,1-测量长度 (9)小车轮端面偏差:不得大于D/400 (10)小车轮踏面偏差:所有车轮踏面都必须在1个平面内,偏差不应大于0.5mm (11)小车轮距偏差:允许相对偏差为4mm 11 起重机大车运行机构维修 (1)车轮偏差:大车车轮的水平,垂直偏差与小车轮相同 (2)同一平衡梁上的车轮检查:同一平衡梁上的两个车轮的对称平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,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mm (3)轨道外观检查:轨道不应有裂纹、轨顶、轨道头侧面等磨损量不应超过3mm;起重机轨道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5/1000;同一断面内的两根轨道相对标高偏差≤10mm (4)夹轨器检修:钳口磨损量超过原厚40%的应更换,电动夹轨器要经常注意调节安全尺,使其指针在规定的位置 (5)由车轮测量出的起重机跨度偏差:当跨度L≤30m,跨距偏差不应大于5mm,当L>30m,跨距偏差不应大于8mm (6)由车轮量出的对角线偏差:当跨度≤30m,偏差不应大于5mm,当L<30m,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 起重机维修金属结构部分项目及技术标准 1 起重机主梁几何形状维修 (1)主梁上拱度检验:跨中拱度为L/1000,允许偏差为上拱度的20% (2)主梁下挠度检验:满载跨中弹性下挠量≤L/700,空载跨中下挠变形不应超过0.6/1000L。超过此规定值,应修复并加固 (3)水平旁弯检验:跨中水平旁不应大于L/2000 (4)腹板波浪形变形:受压区波峰不应大于0.7δ,受拉区波峰不应大于1.2δ,δ-腹板厚度 2 起重机桥架维修 (1)水平方向两对角线检验:箱形梁允许偏差为5mm;杵架梁允许偏差为10mm (2)垂直方向两对角线检验:允许偏差10mm (3)小车轨道至桥架纵向中心距离偏差:允许偏差应小于3mm (4) 箱形梁:金属结构不应有裂纹和焊缝开裂处;金属的腐蚀量不得超过原厚的10%,涂装应完好,维修后应涂漆 3 起重机桁架杆件维修:桁架节点间主要受力杆件的弯曲度桁架主要受力件(压杆)的弯曲不应超过1/1000,但最大不应大于2mm 起重机维修电器部分项目及技术标准 1 起重机电动机维修 (1)拆开电动机,清洗轴承并换新润滑油,测量定子、转子绝缘电阻。对于新安装的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,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.8MΩ;对使用中的电动机,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.5MΩ,转子绝缘电阻大于0.5MΩ;如达不到一标准,应拆下来干燥;在烘干情况下(50~70)定子绝缘电阻达1MΩ,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.5MΩ (2)电动机轴的检修:大修理后电动机轴不得有裂纹,弯曲度不得超过0.2mm,轴颈应达到图纸要求 (3)绕组的检修:绕组不允许有损伤,保证涂漆完好,在修理时,不准用汽油、机油、煤油等液体擦洗绕组 (4)端盖止口配合间隙的检验:端盖轴承孔的间隙,不应大于0.05mm (5)滑环与电刷的检修:刷架弹簧压力不应低于0.05~2.00NCM2,1台电动机上所有电刷压力应一致,电刷与刷握的间隙不应大于0.2mm,滑环表面不允许有灼许和深沟;电刷与滑环必须接触良好,滑环椭圆度不应超过0.02~0.05m_ 2 起重机控制器与接触器维修 (1)拆卸清洗:手柄应转动灵活,无卡住现象 (2)调整压力、检修触头:触头正常压力为10~17N,触头磨损大于3mm,触片不应大于1.5mm 3 起重机电阻器维修 (1)拆开清理:锉掉氧化层,拧紧螺钉,用石棉纸校正各电阻片的间距 (2)电阻片:发现裂纹可以补焊,整片断裂应更换新件 4 起重机限位开关维修 (1)清理检修磨损件:更换磨损件,拧紧螺钉,要求限位器动作灵敏可靠 (2)调整:当吊钩滑轮组上升至起重机主梁下盖板300mm时,其上升限位开关应动作,起重机运行至距轨道端200mm或两台起重机相近约300mm,行程开关动作 5 起重机集电器维修 (1)磨损、变形的检修:钢铝磨损不应大于原直径的25%,如有变形应校正 (2)检查瓷瓶:拧紧螺钉;瓷瓶绝缘电阻不得少于1MΩ 6 起重机导线维修 (1)更换老化、绝缘不良的导线、套管:按需要更换导线和套管,弯管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5倍,管子弯曲度不应小于90° (2)检查绝缘: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.5MΩ 7 起重机避雷与接地:测量绝缘电阻,检查接地与避雷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4Ω,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50mm2的镀锌扁铁,10mm2裸铜线。30mm2的镀锌圆钢;司机室和起重机本体的接地连接采用4×10mm镀锌扁铁,连接线装置不应少于两处 8 起重机照明更换导线检查灯具和低压变压器更换损坏件,保证安全 9 起重机电缆卷筒维修:调节电缆卷筒卷绕力矩,使电缆和起升机构或大车运行机构保持平衡调整卷绕力矩 |
| |
收藏为您的书签(Ctrl+D) 设为浏览器首页
来自18.117.157.139 的朋友欢迎您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