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获批十段地铁新线!记者昨天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,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(2017-2023年),规划包括10条地铁新线路,总长度258.1公里,总投资2196亿元。预计到2023年,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、总长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,通车里程约为现在的2.5倍。除了加快新一轮地铁规划实施,广州还启动了下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工作,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。
支持南沙发展是本轮地铁规划的最大亮点,在现有4号线的基础上,南沙再收获18号线、22号线,这是广州地铁迄今为止首次采用市域快线的模式,选用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的列车,实现30分钟由天河到达南沙的时空目标。而且,这两条线也将是本轮规划中最早开工、最早完工的线路。
2023年通车里程
约为现在的2.5倍
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线网规划(线网规划可理解为构想,建设规划则为实施)由21条线路组成,总长度约973公里,共设车站465座,其中换乘站104座;远景规划年线网由23条线路组成,总长度约1025公里,共设车站481座,其中换乘站108座。预测2020年,广州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量比例为34%,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37%。
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规划,2017年至2023年,广州将建设3号线东延、5号线东延、7号线二期、8号线北延、10号线、12号线、13号线二期、14号线二期、18号线和22号线共10个项目,总长度258.1公里。
目前,广州地铁通车里程为309公里(含广佛线和APM),共11条线路。在建的线路加上最新获批的线路,预计到2023年,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、总长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。
根据初步估算,新一轮地铁线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2196亿元,其中资本金约占34%,计740亿元,由市、区政府两级财政资金承担;资本金以外的资金,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。
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,除了加快新一轮地铁规划实施,广州已启动下一轮地铁线网修编工作,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。
交通枢纽无缝衔接
打造多线换乘节点
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指出,本期建设项目要做好与铁路广州站、北站、东站、南站及南沙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规划无缝衔接,换乘设施工程应一次建成,可分期投入使用。不能一次建设成的,应充分做好预留。重要的地铁换乘枢纽应尽可能实现不同线路间同台换乘,不能同台换乘的,通过建设或改造配套换乘设施实现便捷立体换乘。
批复指出,在规划实施过程中,要协调好与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海珠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特殊环境敏感点之间的关系。专项规划设计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,重点研究多线换乘节点方案。
此外,还要合理安排近期规划建设项目,加强线路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质勘探工作。探索多元化投融资工作,做好资源开发和经营,保障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。
快线时速160公里
南沙半小时可到天河
在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的10条线路中,有2条直通南沙区,加上在建的4号线南延工程,南沙未来将有三条南北向连通市区的地铁。“将大大缩短南沙和中心区的距离,将其打造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。”相关人士介绍说。
与广州已运营及在建的各地铁线路不同,通往南沙区的18号线、22号线定位为市域快线,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,将成为广州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地铁线路。
18号线与22号线将连通万顷沙、广州南站、广州东站和白鹅潭四大枢纽,辐射琶洲、广州火车站、白云机场三大枢纽,满足南沙新区至广州东站30分钟的时空目标。
18号线定位为南沙快线,沿线经过南沙区、番禺区、海珠区和天河区,自南向北依次连接南沙新区万顷沙枢纽、番禺区的番禺广场、海珠区的琶洲片区以及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和广州东站。起点为万顷沙,终点为广州东站。
22号线定位为南站快线,沿线经过南沙区、番禺区和荔湾区,自南向北依次连接南沙新区万顷沙枢纽、番禺区的番禺广场、广州南站地区和荔湾区的白鹅潭地区。线路土建工程起于番禺广场(与18号线共址),止于白鹅潭。
18号线拟再延长连通整个珠三角
18号、22号线选用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列车,比市民熟悉的1号、2号线足足快一倍,一列8节车厢,全线走地下。要确保列车“快得起来”,车站设置不能太密,为了兼顾速度与市民出行便捷的需求,两条线路上的绝大部分站点都是换乘站,让客流可以在地铁线网中快速集散。
两条线路开通初期,22号线借用18号线的走廊开往南沙,在“番禺广场-万顷沙”段与18号线共线。换而言之,从万顷沙出发,既有开往广州东站也有去往白鹅潭的列车。
未来,18号、22号线拟进一步连接广州火车站、广州北站、白云机场三大枢纽,把广州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。其中,18号线将向北延伸至白云机场,实现南沙新区至白云机场45分钟的时空目标。
记者从南沙区获悉,今年地铁18号线开工建设,以实现30分钟内直通广州中心城区以及深圳、东莞、中山、佛山等邻近城市,1小时到达珠三角其他城市为目标。同时,推动18号线南延长线和22号线分线运营方案进入新一轮交通规划。
18号和22号线将有力支持广州“南拓”战略,促进南沙新区国家战略的实施,实现南沙自贸区发展的迫切需求。
年底开通4条新线
2016年,广州地铁6号线二期、7号线一期、广佛线二期等3条新线开通,总运营里程达309公里,居全国第三、世界前十。
今年底,广州将再建成开通4条地铁新线——4号线南延段、9号线、13号线首期、知识城线,共计81.6公里,届时广州地铁通车里程将达390公里。
4号线南延段自金洲至南沙客运港,长12.6公里,设6座车站,其中换乘站1座,为南沙客运港站,与规划15号线换乘。线路覆盖南沙主要建成区,缩短沿线各组团及南沙与中心城区间的时空距离。
9号线一期自飞鹅岭至高增,长20.1公里,设11座车站。其中换乘站2个,分别为:广州北站(换乘8号线北延段、广清城际)、高增(换乘3号线)。线路东西横穿花都区,经花都汽车城、花都中心城区新华,将支持广州航空枢纽发展,推动空港经济区建设。
13号线一期自鱼珠至新沙路,长27.03公里,设11座车站。有4座换乘站,分别为鱼珠站(换乘5号线)、丰乐路站(换乘7号线二期)、夏园站(换乘5号线东延段)、新塘站(换乘16号线、穗莞深城际线)。线路填补了增城轨道交通的空白,解决了黄埔中心区、新塘镇等地区居民出行的迫切需要。
知识城线自新和至镇龙,长22公里,共设10座车站。其中,新和站与14号线换乘,镇龙站与21号线换乘。线路沿九龙大道铺设,服务于知识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,同时兼顾知识城组团间的发展引导功能。
构筑广州交通新格局
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高地
广州市发改委表示,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(2017-2023年),这是广州加快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,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又一重大利好!“枢纽是广州的战略支撑,网络是广州的空间形态,城市轨道交通就是聚点成线、串线成网的‘血管’,为城市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。”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,贯彻落实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(2008-2020年)》,推进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,支持南沙新区及南沙自贸区的发展,满足广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。
“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实现了五个新。”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李志坚院长表示,一是新格局,广州地铁点、线、面三结合,构筑交通新格局,使广州交通更顺畅;二是新模式,广州采用“轨道+产业+区域”三位一体新模式,以轨道交通为骨干,形成产业廊道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;三是新动能,瞄准新发动机南沙,广州主城区与南沙副中心的通勤,进一步强化南沙自贸区的作用,培育广州未来发展的新动能;四是新高地,强化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,提升广州全球资源配置能力,有利提升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高地;五是新生态,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广州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,推动技术、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,有利于构建国际创新创业生态圈,营造国际化、市场化、法制化营商环境。
重大功能区“串珠成链”
便利一江两岸三带
据广州市发改委介绍,刚刚获批的规划重点解决南沙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问题,18号线和22号线采用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列车,30分钟直达市中心,将引领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。规划在加密中心城区骨干线路的同时,将白鹅潭、白云新城、大学城、广州南站等重大功能区“串珠成链”,大大便利了一江两岸三带重要发展节点之间的资源对接。规划充分考虑了与国铁、城际和周边城市地铁线网衔接,通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枢纽建设,逐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体系,强化交通枢纽功能,更好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。
通过市区线、市域快线、组团线等网络层级的合理规划和匹配,实现线网运营效率和市民出行效率的有效提升。同时,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相比,轨道交通土地占用、废气和噪声的排放均远少于道路交通。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,可更有效地避免交通系统对城区环境的破坏,减少环境污染,节约土地资源,有利于广州市实现环境保护目标。
市民声音:尽享枢纽型网络城市便利
“地铁10号线新线填补了滨江东路地铁空白,以后出行更方便了。”市民刘先生表示,滨江东是著名的住宅区,云集了众多楼盘,又靠近中山大学,但却一直没有地铁,出行十分不便,滨江东一带的居民只能到两公里之外乘坐地铁。“地铁越来越多,新的地铁直通石牌桥,与多条地铁换乘,让市民充分体会到枢纽型网络城市的便利。”此外,地铁10号线沿线还有众多旅游景点,包括珠江、东山湖公园、新河浦洋房,以及中山大学老校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