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
5月23日晚,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价格24日每吨上调500元。从各种渠道得到这一消息之后,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一度出现了加油站前车辆排起长龙、堵塞交通的“壮观”景象。而据报道,一些私家车主也在考虑减少车辆使用,甚至表示将改乘公交上下班。油价上涨对有车一族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。
另一则来自美国《消费者报道》的调查,似乎也在引证着高油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。数据显示,由于油价过高,37%的美国受访者表示正考虑更换家庭用车,55%的人声称打算购买更小排量的汽车,50%的人说会考虑购买油电混合动力车,38%的人表示打算购买可变燃料或柴油车。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,平均每20人中只有1人考虑购买豪华车或大型SUV。
显而易见,高油价正在改变着消费者的买车、用车观念。然而,作为汽车购买、使用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油价杠杆还不足以成为汽车消费的硬约束。
对计划买车的消费者而言,与一次性支出的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购车费用相比,分散支出的油价只是很小的一部分。在消费者对有车生活的强烈渴望面前,高油价对车市的约束力更是有限的。2000年,我国93号汽油价为每升2.32元,如今已升至5.09元,涨幅超过119%。而车市持续、快速增长的态势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。
毋庸置疑,高油价会对消费者的车型选择带来一定影响。今年以来,得益于各地“限小”措施的取消,小排量车销量增长强劲。但是,需要指出的是,目前,国内小排量车外形、升功率、安全性、排放标准等指标,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。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,并不是因为它油耗低,而是看中了其低廉的价格。
对有车一族而言,高油价对用车行为的约束同样有限。我们不妨做个测算。以平均每辆车年均行驶1.2万公里,百公里平均油耗8升计算,油价每升上涨1元钱,每年燃油支出将增加1000元左右,平均到每月还不到100元钱。而一辆车每年的燃油、保险、停车、维修保养等,业内公认的费用平均约为1万元,这意味着即便年内成品油价格每吨再上调500元,增加的成本也只约占车辆使用成本的1/10。
在地铁、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没有获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前提下,有车一族的出行替代大多为出租车。而油价的上涨,同样会带动出租车单价的提升。北京市已经宣布,出租车价格从每公里1.6元统一调高至2.0元,这无疑会抑制出租车对私家车的替代作用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私家车的使用频率。
事实上,油价杠杆只是影响汽车消费、使用行为众多因素中的一个。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、环境污染、能源紧缺等公共问题,人们希望中国的“汽车社会”能朝着资源节约、和谐健康、以人为本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。而实现上述目标,需要汽车厂家、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。对政府而言,加快地铁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,在为消费者提供完善、便利的公共交通替代产品的前提下,综合运用消费税、燃油税、停车费等经济杠杆,对私家车的购买、使用进行调控,方能实现事半功倍之效。(王政)